想和邓伯伯合个影!”
邓小平:“可以!”
几个男女大学生围在邓小平的身边。
李秘书举着照相机,“咔嚓”一声,摄下了这幅极具纪念意义的合影。
黄山观沮楼外
邓小平、卓琳在万里等同志的陪同下向着桃花峰走去,一口气登上了峰顶。
邓小平拄着一根罗汉竹手杖举目远眺:
天都、莲花、玉屏诸峰全都被缥缈的岚气缠绕,显得是那样的神秘莫测。
卓琳:“别再往远处看了,今天到此打道回府。”
邓小平:“不!气可鼓而不可泄,这个山,我一定要上。”
万里:“好!我跟着上。”他转身指着抬滑竿的同志,“卓琳同志,坐上滑竿上山。”
邓小平身着白衬衫,脚蹬圆口黑布鞋,拄着拐杖,继续徒步登山。
万里紧随其后,踩着邓小平的足迹向上攀登。
卓琳坐在滑竿上,颤颤悠悠地向山上走去。
两个抬滑竿的人赶到邓小平身边:“邓老,前边一段山路比较陡,坐滑竿上山吧!”
邓小平摆了摆手:“不要!爬山这个事,我比你们有经验,长征的时候,不少人都跑垮了,我还是越走越有劲。”
万里:“说说看,你爬山有什么经验啊?”
邓小平指着自己已经挽起的裤脚管:“把裤脚管一定要卷起来,卷到膝盖上边,这样走起路来就比较利索。也不吃力。”他说罢用拐杖往山上一指,“咱们来个爬山比赛!”接着,他一马当先地向山上走去。
万里以及随员紧随其后向山上走去。
卓琳坐在滑竿上,有些心疼地看着爬山的邓小平。
《小平.你好》的音乐渐起,回响在黄山深谷大涧中。
随着(小平.你好》的音乐声,相继叠化出:
邓小平一行登上‘半山寺’,穿过‘一线天’,越过‘蓬莱三岛’,爬上‘玉屏峰’……黄山美景尽收邓小平的眼底。
邓小平走在峰回路转的山路上,他不时与园林工人打招呼,与清纯的大学生一起摄影留念。……
砚沮楼会议厅
邓小平一边品着黄山毛峰一边说:“黄山真是美不胜收,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。老魏,你们这里物产丰富,要不了几年,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。”
老魏:“我们这里仅茶叶一项,春茶产十九万担,春夏茶产二十八万担。”
邓小平:“一担多少钱?”
老魏:“一百七十元到一百八十元。另外,祁红和屯绿也是我们这个地方产的!
邓小平:“祁红世界有名啊!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,但你们这里的条件不好,第一是脏,第二是乱,这是不行的!
老魏:“我们正在抓紧整顿脏和乱。”
邓小平:“万里同志,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,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,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。省里要有个规划,再拨点专款。外国人到中国旅游,一般的一星期要花‘千美元,有时钱花少了他们还不满意。但是,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,把交通、住宿、设备搞好。”
万里:“我们一定加快步伐,尽快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!”
邓小平:“我给你们出点主意:旅社建筑要搞古色古香的房子。像我住的房子一天可以收他五百美元。我出访美国住的旅馆最低的九百美元。你们必须要掌握来旅游的外国人的心理:他是来花钱的,而且花得越多越高兴。”
与会者听后笑了。
邓小平:“当然他们要认为自己的钱花得值!一个旅美的老华侨曾告诉过我一个顺口溜:有钱人生的怪,越贱越不要,越贵他越买。”
与会者听后忍俊不禁地大笑。
邓小平:“你们可不要笑!这则顺口溜说明了一个道理:有钱人大多都有比阔气、讲排场的毛病。”
与会者信服地点着头。
邓小平:“每个宾馆要搞小卖部,专卖高档的纪念品。比方说:祁红、绿茶搞小包,包装要漂亮,卖他几个美金。因为买者并不是为了喝茶,而是带回去送人。另外,安徽的文房四宝笔、墨、纸、砚自古有名,海外的华侨以收藏徽墨、宣纸等为荣。一句话:要开动脑筋,挖生财之道。”
在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关的画面:
牟记者:“邓小平一行下了黄山之后,在万里等的陪同下驱车东下,于七月十六日下午到达上海,住进了一所全国最大的花园别墅―‘414’招待所。他明确说道:这一次我是来休息的,不谈工作……”
“414”招待所大院中
邓小平独自一人在招待所的大院中散步,似在思索什么。
招待所的李处长走到身边:“邓副主席,市委领导同志打来电话,询问您今天有什么安排?”
邓小平停下脚步,下意识地:“有安排!”
李处长积极地:“想参观上海,还是接见
第十六集01(2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